(资料图)
齐鲁网·闪电新闻7月9日讯受益于国际航运业的复苏,各国对船舶的需求不断增加。山东船企凭借强大的制造能力和高效的协作水平,频频抢下国际大单。在全省出口整体压力加大的情况下,今年前5个月,船舶出口同比增长27.7%。
最近,山东各大船企迎来一轮赶制海外订单的高峰。青岛造船厂刚刚交付了装箱量达到6014箱集装箱船,这也是山东目前建造载箱量最多的船只。青岛扬帆船舶制造公司正在赶制六艘出口比利时的货船,第一艘刚刚完工,价值高达3.7亿元。在青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,北海造船的所有船坞也已经排得满满当当。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、经营部部长尹海军说:“左手边就是我们正在为法国达飞公司建造的5500箱集装箱船,另一个船坞,远边那个是我们正在建造的LNG双燃料21万吨散货船,目前我们公司手持订单有48艘,我们订单量已经安排到2026年下半年。”
尹海军告诉记者,散货船、油船、集装箱船是当今世界三大主流船型,北海造船都能造也都能修。他们现在的客户,囊括了日本商船三井、比利时CMB等国际航运巨头。尹海军说:“一方面北海造船有最先进的设备设施建造能力,能够满足世界上所有在运营大型商船的建造。另一方面是技术的领先性,目前21万吨散货船我们从传统动力到LNG双燃料、甲醇双燃料以及氨燃料都进行了技术储备。”苦练内功才能打开市场。近年来,山东各大船企瞄准国际前沿,不断加大创新力度,在各自的赛道上走在行业前列。山东省工信厅海洋装备产业处一级主任科员刘斌说:“比如青岛北海造船超大型矿砂船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,招商金陵威海船厂高端客滚船已交付和手持订单量是全球第一,黄海造船高端远洋渔船设计建造水平行业领先。此外,山东还分别有13家、21家企业入选国家级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‘小巨人’企业,这些错位发展的船企,也构成了山东高质量发展的造船矩阵。”
目前,山东各大船企手持订单超过600亿元。但造一艘船,要用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上千种零部件,有时还会临时追加。为了提升企业赶制订单的效率,海关部门将以单一商品为单元的海关归类升级为以企业为单元。黄岛海关企业管理处加工贸易业务科副科长马瑶说:“我们这是一企一案的一个便利措施,企业我可能经常进这些零部件,我形成了一个数据库,我到时候在这个数据库里直接调取相应的资料来确定一下。相当于一个预归类,加工贸易手册备案时间平均压缩80%左右。”除了提升通关速度,山东还通过开展集群培育工作,引导区域间企业开展产业协作,更大程度实现本地化配送。低速发动机作为船上最重要的设备之一,价值可以占全船的八分之一左右。落户北海造船的一墙之隔的中船发动机有限公司,目前是他们主要供应商。中船发动机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主任李敬东说:“北船我这边统计从2018年近5年,我们已经给他配套大概有70多台订单,我们如果说从按时交付,包括质量、服务都跟的上的话,对造船厂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推动。”
目前,青岛、烟台、威海三大造船基地产值占全省的八成以上。青岛海西湾船舶与海工基地集聚了船舶相关企业超过50家,连续两年获批国家五星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。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物资部副部长杨浩亮说:“总共有四十几家和我们公司开展了相关业务合作,合作范围包括了主机、钢板、锚链,然后油漆,包括锅炉,这些都是咱们青岛本地企业来供应的。”为进一步打响“山东海工”品牌名号,去年,省委、省政府启动实施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,将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纳入11条标志性产业链之一。今年3月,又梳理出30项工作任务,积极应对原材料涨价、设备升级等现阶段难题。山东省工信厅海洋装备产业处三级调研员燕乐政说:“我们争取了船海领域各级支持资金约10亿元,涵盖船用发动机、关键配套等方面,助力企业转型升级。特别是促进船舶企业与省内原材料供应商加强供需对接,探索建立应对大宗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共担机制。”
多方协作助力山东船舶产业破浪前行。去年,全省船舶及配套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合计达到140.7亿元,同比增长21.3%,手持船舶订单量历史首次突破1000万载重吨。今年前5个月,山东省船舶出口40.9亿元,同比增长27.7%。